shuài

蟋蟀


拼音xī shuài
注音ㄒ一 ㄕㄨㄞˋ
词性名词

蟋蟀

词语解释

蟋蟀[ xī shuài ]

⒈  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,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。触角较身躯为长。

cricket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螅蟀”。

⒉  昆虫名。黑褐色,触角很长,后腿粗大,善于跳跃。雄的善鸣,好斗。也叫促织。

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十月蟋蟀入我牀下。”
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螅蟀居辟。”
朱右曾 校释:“螅蟀生土中,有翼而未能飞,但居壁上。辟、壁同。”
叶圣陶 《隔膜·母》:“风也不起,蟋蟀也不叫,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。”

⒊  《诗·唐风》篇名。小序谓刺 晋僖公 “俭不中礼”。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印段 赋《蟋蟀》。

赵孟 曰:‘善哉,保家之主也!吾有望矣。’”
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独俭嗇以齷齪,忘《蟋蟀》之谓何。”
薛综 注:“《蟋蟀》,《唐》诗刺俭也,言独为节爱,不念《唐》诗所刺邪!”
唐 韩愈 《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》诗:“地失嘉禾处,《风》存《蟋蟀》辞。”

⒋  象声词。

清 采蘅子 《虫鸣漫录》卷一:“同伴中但闻楼板蟋蟀声,如相拥而行者。”

国语辞典

蟋蟀[ xī shuài ]

⒈  动物名。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,属节肢动物。体型圆长,为黑褐色,触角细而长,后肢长大,善于跳跃。雄虫翅上有发声器,以两翅摩擦而发声。性好斗。蟋蟀本性怕光,栖身于土中或石砾下,以植物为食,是农作物的害虫。

⒉  《诗经·唐风》的篇名。共三章。根据〈诗序〉:「蟋蟀,刺晋僖公也。」或亦指岁暮宴乐之诗 。首章二句为:「蟋蟀在堂,岁聿其莫。」

英语cricket (insect)​

德语Grille (S)​, Heimchen (S)​

法语grillon

分字解释


※ "蟋蟀"的意思解释、蟋蟀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漫步在花园里,各种鸟儿在鸣唱动听的曲子。听!”蛐蛐,蛐蛐!“原来是蟋蟀在奏乐。蝴蝶成双成对,翩翩起舞;虫子在演奏乐曲;花儿争奇斗艳,竟相媲美……哇,好一个美丽、天堂般的世界!

2.蟋蟀是有特别好的工具的动物吗?其实很简单,蟋蟀属于普通动物,所以没有。

3.蟋蟀小巧玲珑,全身呈紫褐色,脑门上像细丝般的两根触须;一会儿向上竖起,一会儿微微交错摆动。

4.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?没有。北大荒你不喜欢吗?喜欢。它物产丰富,景色秀丽,让人流连忘返。

5.月亮在飘渺的乌云中忽明忽暗,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,昆虫们仿佛也被这众人的舞蹈所吸引了,也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,但他们认为还缺点社么,青蛙弹起了他那雄厚而又富有活力的音乐,蟋蟀们也唯恐落后,用他们那低吟而又欢悦的歌声征服了大地。

6.我来到草丛边,发现一只蟋蟀趴在石头上,一动不动,似乎在观察周围的动静。我屏住呼吸,轻手轻脚地走过去,伸出右手一捂,一下子就抓住了那只蟋蟀。嗬,好大一只蟋蟀,真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。

7.宁静是什么?是全人类都在你耳旁耳语,好像夜里床下有一只蟋蟀。

8.工作做得很快。蟋蟀钻到土底下,如果感到疲劳,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,头朝着外面,触须轻微地摆动。

9.两只蟋蟀一旦狭路相逢,就非要分出个胜负不可。

10.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,蟋蟀就开始扯开嗓子鸣叫。